当前位置: 首页 > 孙有新2023 > 本市信息 > 匠心传承 德育新篇——记2023级温州市孙有新“名师送教”工作室第30次研修活动

匠心传承 德育新篇——记2023级温州市孙有新“名师送教”工作室第30次研修活动

浏览量:56|发表日期:2025-10-11|来自:2023级温州市孙有新“名送教”工作室

                                      匠心传承 德育新篇

                                            ——记2023级温州市孙有新“名师送教”工作室30次研修活动

 

 

 


2025年82日晚,2023 级温州市孙有新“名师送教”工作室第 29 次研修活动在线上顺利开展。工作室成员共同聆听了浙江省孙有新名师网络工作室学科带头人、丽水市德育名师练芬玲老师的专题讲座《积淀・传承・匠心——地域文化育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探索》。练老师深耕16年的地域文化与核心素养培育融合实践,为新时代德育工作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鲜活样本,也为工作室成员拓宽了德育思路。

一、文化基因唤醒德育使命

讲座伊始,练老师用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揭示了文化传承的紧迫性:仅32%的学生了解家乡非遗技艺核心,不足15%的学生参观过本地博物馆。在龙泉这座拥有“青瓷”、“宝剑”两张非遗名片的城市,她带领团队开启了一场文化救赎行动。75岁铸剑大师陈阿金三个月锻打28800层铁的匠心,青瓷匠人陈坛根13道工序炼泥的坚守,成为最生动的德育教材。“匠人用一生诠释'一技一生'的精神,正是青少年亟需补足的'精神之钙'。”练老师动情地说。


 

 

 

二、三阶课程破解育人难题

面对课程实施、师资能力、学业压力三大困惑,团队创新构建“三阶递进”课程体系:

1.基础认知层

开发《瓷乡童韵》等普及课程,将抽象文化转化为知识图谱。

2.情感体验层

设立小匠人工作坊,学生亲手制作青瓷文创、体验宝剑研磨。

3.创新实践层

引入3D打印、GAN模型等科技手段,研发动态冰裂纹等数字非遗项目。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非遗+转化”商业模拟,学生设计的青瓷手串、武侠IP联名款宝剑,甚至成为新兵入伍仪式的文化符号。练老师展示的学生作品照片中,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三、多元协同缔造育人生态 

讲座重点分享了“五心德育”创新模式:以剑瓷文化为载体的忠诚之心、敬畏之心、进取之心、感恩之心、友善之心。通过校园非遗长廊、家庭研学积分制、企业开放日等举措,形成“政府拨款10万编教材-学校建工坊-家长带孩子玩泥巴”的立体网络。一段龙泉融媒体视频生动呈现了孩子们“下课飞奔去工坊”的热情,以及打铁花映照下的笑脸。

四、匠心耕耘结出硕果   

练老师16年的不懈努力,换来了丰硕成果。

学生层面:诞生大批"小传承人",在省级非遗比赛中屡获佳绩;

教师层面:练老师连续三届被评为丽水市德育名师,形成特色教研共同体;

社会层面:推动龙泉全市学校建设乡愁馆,文旅融合产生经济效益。

练老师特别展示了一篇学生作文:“我们有会说话的青瓷,会唱歌的宝剑”,这正是文化自信的鲜活注脚。


讲座尾声,练老师以“让家乡文化成为照亮生命的星光”作结,邀请大家带孩子到龙泉“玩泥巴、打宝剑”。这场充满泥土芬芳的德育实践启示我们:当教育扎根地域文化沃土,传统便不再是课本里的铅字,而成为滋养生命的甘泉。正如练老师团队所证明的,最好的德育从来不是空洞说教,而是在匠人铁锤与瓷土的温度中,让文化基因代代相传。

 

文字、编辑:卢成巧

审核:孙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