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的热浪尚未褪去,网络空间里一场关于四年级上册新教材的相关话题已掀起更烈的波澜。如何更好地用好新教材?龙湾区教研员,省特级教师刘彬老师特意邀请浙江省特级教师、来自宁波的俞林老师为工作室学员们做《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主题讲座,为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提供系统且实用的指导。
讲座伊始,俞老师明确了核心素养的核心与内涵,并指出新教材的编写便是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展开的,是教学的根本目标。新教材以问题引领式设计促进主题意义探究,强调对现实世界的深度认知,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感知和反思自主建构意义。“教—学—评”一体化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径,其中“教”侧重目标设定与意义建构,“学”体现为活动与板书设计,“评”贯穿全过程并发挥导向作用。
俞老师提出:教师需通过单元整体设计,层层递进地构建主题意义,并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学生活动。随后,俞老师以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Helping at home为例,从单元主题意义的建构、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各课时的意义递进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新教材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一体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本单元围绕主题问题“What do family do together?”展开,A、B部分分别围绕子问题“How are families different?”和“How can we help our family?”展开,逐层推进认知,提炼出家庭共同做事的三大核心:一起做家务、互相关爱、共度快乐时光,形成单元意义框架。教学目标涵盖意义认知、语言技能和学习能力三个层面,体现综合性与层次性。
俞老师还强调:在学习活动设计中,需关注信息差创设、对话结构显性化与板书支架功能;在评价方面,主张聚焦关键环节,使用星级量表引导高质量输出,并实施伴随式评价。同时,为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俞老师提出体验式学习理念,通过营造真实语境、构建微型话轮圈、对接真实情感等方式增强学习投入。在评价方面,教师应区分自评、互评与师评的功能,细化标准并进行数据驱动的后续跟进。在作业设计上,俞老师倡导“完整做事型”单元作业,模拟真实任务流程,提升综合实践能力;素养试卷则应体现语境、迁移、逻辑与学习的四重融合,真正实现"考即学、评即教"。
此次线上讲座为学员搭建了优质交流平台,为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地提供了清晰路径,对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