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名师工作室成效,充分发挥名班主任的引领作用,促进教育教研共融发展,温州市杨工力名班主任工作室与泰顺县张丽娅名班主任工作室,于5月21日在泰顺县第三中学联合举办了一场创新活动。活动涵盖情景模拟现场展示、经验交流、讲座分享等多元环节,旨在汇聚智慧、共探班主任工作新策略,推动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深度融合。
01 课堂大练兵
陈慧双老师开设主题班会课《星光点点,逐光而行——树立正确偶像观》。本堂课以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的励志故事引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自我反思等互动环节,设计了从 "认识偶像-修炼偶像-成为偶像"三阶段活动。本节课构建了“破立结合”的教学逻辑,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偶像的真正含义,从而树立正确的偶像观。最后,陈老师通过分享班级“小偶像”的故事,鼓励学生发现并关注身边的“偶像”,强调偶像的价值不仅在于外表的光鲜,更在于内在品质的光辉。
温州市新锐班主任陈芳芳老师执教《责任・绘就青春底色》主题班会。课堂伊始,陈老师以“挑战人椅”破冰游戏创设沉浸式体验,引出“责任”这一主题,并借助deepseek的概念界定,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责任”的含义。随后,她通过“生命的最后一分钟” 这一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通过分析公益视频中的案例、“夸夸身边的责任达人”等互动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责任”的含义,课堂氛围也随之推向高潮。在 “意” 环节,陈老师借助AI数字人技术与学生展开对话,通过预先设计好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多维度分析“责任”的意义。最后,陈老师以 “责任立约卡” 结束本节班会,实现从“认知”到“行动”的转变,深化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这堂主题班会课以“知、情、意、行”为设计框架,环环相扣,有效地实现了德育班会的目标。此外,作为化学老师的陈老师还巧妙地将化学知识融入班会,实现了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为班会设计提供了创新思路。
02微分享,大智慧
黄欣欣老师在"严管到陪伴:班主任角色重构"主题分享中,生动诠释了教育范式的深刻转型。从制度规训到心灵共鸣的嬗变,展现了教育者以共情为针、理解为线,精心编织学生成长图景的智慧。在教与学的双向浸润中,教师以谦逊的学徒姿态破译青春密码,学生在深度接纳中舒展生命羽翼。这场静水流深的教育革命,恰是生命对话的诗意实践,让教育回归互育共生的本质,在时光的经纬里,师者与学子共同书写着温暖而隽永的成长叙事,勾勒出教育最动人的精神肖像。
汪航健老师在《面对学生问题,如何转“危”为“机”》主题分享中,倡导以真实情境案例为载体,引导教育者构建"问题溯源-主体定位-策略生成"的专业成长路径。他强调通过典型案例的深度剖析,首先完成对教育问题的精准定性,追溯问题产生的多维动因,进而锁定解决问题的核心主体;在此基础上,以因果链为逻辑轴线,系统生成靶向性干预策略。这一过程要求班主任具备三维思维素养:以时间跨度丈量教育影响的延续性(长度),以空间广度统筹多元主体的协同性(广度),以思维深度穿透现象直抵本质规律(深度),最终实现教育智慧的立体化建构。
许立忍校长以更高站位引领教育智慧转化,将“事故”转化为启迪心灵的“故事”。教育,本就是一场将意外与挑战转化为成长契机的艺术。当“事故”发生,校长应带领教师团队深入剖析,不仅看到问题表象,更挖掘其背后的教育价值。通过引导师生共同反思、讲述,将“事故”中的冲突、失误,编织成富含智慧与温情的“故事”。这些“故事”,成为教育的生动教材,让师生在回顾中汲取经验,在讲述中传递力量。如此,教育便实现了从“事故”到“故事”的华丽转身,让每一次挑战都成为成长的阶梯。
03真情景,重实践
陈素素老师以《以情景为笔,绘就班级管理新画卷》为主题,在讲座中聚焦情境模拟这一核心环节,从理论框架到实践操作进行了全方位解读。她系统阐释了情境模拟的内涵界定与实施流程,精选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剖析,精准提炼出情境模拟的关键要素。讲座内容既具理论高度,又贴近班级管理实际,为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提供了可操作的策略指南,对优化班级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曾雅露学员在情景模拟实践中深刻领悟到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必要性。面对突发教育情境时,即兴应变能力与理性决策思维构成了破局的关键支点,唯有通过持续性的实践沉淀与反思性经验积淀,方能在真实教育场景中构建起从容应对的专业自信。这种浸润式学习体验,不仅锤炼了教育机智,更彰显出班主任专业成长中知行合一的永恒命题。
曾芸芸学员情景模拟实践中实现三大认知突破: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育人,领悟每个教育场景皆为核心素养培育契机;确立"问题即课程"理念,锤炼学生思辨与担当意识;深化隐性教育认知,追求润物无声的教育境界。需提升复杂情境应变能力,持续创新教育方法论。未来坚持双轨并进,通过实践反思实现专业能力的螺旋提升。
04专家指路,事半功倍
张丽娅老师在《亲临其境,模拟百态》主题讲座中,巧妙地将教育实践与日常生活场景相融合。她通过关心孩子安全、给予正向反馈等生动有趣的对话切入,精准把握教育契机,自然地将教育理念融入模拟情境之中。同时,张老师还运用“是什么--问题定性,为什么--原因分析,怎么办--方法措施”的系统分析架构,从明确问题、分析原因到提出解决方法,层层递进,不仅展现了她在教育实践中的智慧与创意,更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提升情境模拟效果的方法。
此次名班主任工作室联合活动虽已圆满落幕,但我们对教育的探索与追求永无止境。让我们继续携手前行,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共绘教育的美好未来,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