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朱伟 > 本市信息 > 科研赋能,把脉课堂——记温州市朱伟名师工作室第15次活动

科研赋能,把脉课堂——记温州市朱伟名师工作室第15次活动

浏览量:635|发表日期:2025-03-12|来自:


          202537日,陕西师大出版总社首席编辑、《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委会主任张万利莅临苍南县灵溪中学(三禾高中),启动核心期刊学者对接一线的科研引领品质课堂专项合作项目。活动以梳理与探究为主题,以研讨课《屈原列传》《苏武传》为研究案例,通过开课教师上课、说课,组内教师交流评课,专家点评讲座等多元形式,把脉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深耕课堂:从文本褶皱处探寻学习落点



                        《屈原列传》——被动句为钥,叩击精神内核

  学员王贞峥老师以被动句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梳理文中17处被动句,通过分析动作发出者的隐身现象,揭示屈原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的悲剧命运。课堂通过对比学生绘制的命运轨迹图,探讨屈原坚守与矛盾的精神内核,延伸至士人群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文化传统。王老师反思课堂生成不足,坦言学生最终更倾向司马迁的隐忍选择,暴露教学目标和课堂引导的位移问题。



《苏武传》——叙事艺术为轴,解码家国情怀


   学员周承拉老师紧扣“叙事艺术”,通过比较《屈原列传》的夹叙夹议与《苏武传》的纯叙事风格,引导学生探究班固“不待论断而于序事之中即见其指”的春秋笔法。课堂以人物对比、事件详略为支架,剖析苏武形象的塑造逻辑,并抛出“史传虚构的边界”这一思辨性问题。周老师坦言课堂存在“蜻蜓点水”之憾,明确了长文短教需更聚焦核心问题。


把脉问诊:在症结疏通处激活学堂动能

陕西师大出版总社首席编辑、《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委会主任张万利对三节课进行深度剖析,充分肯定三节课目标精准、环节清晰的设计。他指出,课堂中近三分之一学生的深度参与、任务型教学框架的初步构建,正与新课程以学为主理念形成共振。

张老师提出十大改进方向,直击教学痛点。他呼吁规范教学术语,强化课标意识;立足文本细节,注重文本解读;追问、多问、深问,打破线性思维;弱化课件依赖,促进思维发展;暴露真实学情,解决共性问题。

张老师强调:好课必有滞塞处。教师需敢于留白,让学生的困惑与争论推动课堂向纵深处漫溯。


教研赋能:在范式转型处构筑成长阶梯



随后,张老师为全体教师开展了题为《语文教研的基本问题释疑》的专题讲座。讲座围绕语文教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从教学实践转化、论文选题确定、教研论文类型、基本结构与规范、投稿注意事项、教研能力提升等六个维度展开系统阐述。

  他特别强调:课程标准应被视作动态指导而非刻板框架,语文教学应立足汉语言本体而非游离语言本质,学习目标设计应基于学习成果而非依附教法教材和活动;在实践层面,提倡以微观切口实现文本深耕,例如,通过《祝福》中无名活人的符号学剖析,将宏大的文学主题转化为具象的教学落点,可有效规避泛泛而谈的大而空教学困境。


活动总结:在碧草更深处吟唱教育诗行



工作室主持人省特级教师朱伟总结指出,本次研讨通过“上课者反思——观课者碰撞——专家引领”三重视角,实现了教学经验的网状联结。他强调,教师需有“课堂作品”意识,既关注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也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从注重教学设计转入关注学法指导,以此打造出有特色的品质课堂。

 

   本次活动通过学术共建、资源共享等路径,优化语文教育生态体系,为培育新时代语文教育骨干人才,持续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