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024年9月26日—27日在泰顺育才高级中学召开了王少莲“名师送教”第8次活动,参与会议的对象为名师工作室成员和泰顺县的一线教师。
集体研修,形成课堂观察量表。2024年9月26下午和27日上午,工作室成员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着“走向专业发展的听评课”进行研修,在集体讨论中,探讨当前听评课的问题及转变思路。工作室成员王中洁老师作《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书分享,内容涉及课堂观察概念分析、课堂观察主体指向和开展课堂观察的路径,王老师还指出可以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这四个角度开展课堂观察。基于此,工作室成员二次研讨,设计本组的课堂观察量表。
提灯引路,理论与实际结合。浙江省特级教师王少莲老师作《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第一课时)》的课堂示范。整堂课指向历史的高阶思维,有典型朝代的赋税体系的情境创设和基础落实,也有指向零散知识二次重组的学习方法指导,更有抓住关键词的关键问题设计和核心素养的渗透,以“受尽剥削”一词进行设问、追问和反问。整堂课堂充满着思辨意识,有深度、有余味、有启发。
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经过系列的活动后,究竟听评课该如何听?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不同的学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学员认为须关注课堂的趣味性与情境创设,关注教与学的适配度;也有学员以不合格、基本、成熟和优秀为标准,提出听课的不同维度标准;也有学员从问题设计、情境创设与史料容量为关注点;也有学员以教学设计的生本意识和教师的课堂艺术为出发点;也有学员以课堂教学节奏、容量为观察点;也有学员以学生学习的角度为注意点;也有学员以材料的趣味选择、生成性的作业布置为评价点;还有学员分别以教材的处理能力和课堂的思维含量、课堂节奏作为标准。
学员们畅所欲言,王少莲老师作活动总结。她强调一堂好课的标准是要关注情境创设、问题设计、史料解读和课堂意义。每个历史育人者承担起人文学科责任,以真情实感,带给学生心灵上的共鸣,而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渗透。
此次活动不仅是传递专业知识,更是一次育人理念的传达。它强化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也点燃了不同地区的教育从业者的交流学习,为温州教育的“共富路”迈出重要一步。
(文字 塘下中学 林珊珊;照片部分来自泰顺育才高级中学 潘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