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林大康名师工作室第一次活动于2024年4月26日在温州市永嘉县瓯北第五小学拉开帷幕。为深入贯彻新课标理念,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探索小学美术作业设计新路径,协同潘建月美术名师工作室学员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
早上首先是瓯北第五小学崔齐静老师带来了《千年香韵,一囊匠心——香囊》的课例展示。通过盲袋互动,她引导学生探索香囊的奥秘,揭示其多功能与古人智慧。学生们分组讨论制作要点,体验香囊制作,感受传统工艺品的情感价值。崔老师还借助国宝——葡萄花鸟纹银香囊,让学生品味古人的审美智慧。
随后广场路小学金颖老师呈现了《肩上云霞》一课。通过视频导入,她引导学生思考云肩的文化内涵。借助任务单,学生深入研究云肩的历史、造型和纹样特点。在作业环节,学生制作云肩,感受传统纹样的魅力。整节课体现了“三让”助学理念,也让学生领略中国传统服饰的艺术美。
课后,与会老师围绕教研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教学环节、作业设计到课堂评价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温州市名师林大康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林老师特别从作业设计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强调作业情境的真实性对于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的重要性。同时,他也指出作业内容应该深入浅出,既要确保知识的系统性,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和拓展知识。林老师的点评让与会老师们深受启发,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下午,首先由瓯北第二小学的黄芳芳老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大单元构想:汉服华章之美》的分享。黄老师的单元构想紧扣“溯源·传承·追梦”的主旨,旨在通过学习汉服,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认知和热爱。黄老师结合微项目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汉服文化的理解。实现了作业与教学的良性互动。
接着由永嘉县城西小学的郑爽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基于大概念下的传统服饰单元设计》的精彩分享。她从背景分析、课程目标、课程框架、课例解说等四个方面展开,全面而深入地分享了她对于传统服饰单元设计的理念与实践。
紧接着由永嘉县少年艺术学校王琼老师分享了《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王老师深入阐述了美术新课标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以《生活中的民族纹样》为例,讲述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理解艺术背后所蕴含的深厚传统文化底蕴。
最后,温州市名师林大康老师带来了一场题为《新课标视域下美术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精彩讲座。林老师围绕大概念、项目化学习、单元主题以及模块学习四个核心部分展开。并通过两个生动的案例,向大家介绍了项目化学习的内涵和实践方法。分享了模块教学的实践案例,并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遵循“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的教育理念。林老师还提出了从深入实践到深度体验,再到审美提升和自我觉悟的渐进式学习路径,倡导以“习得式”学习为导向的作业设计,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
林老师以芥子园为例,他鼓励教师们将绘画与阅读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在场的老师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宝贵的思考。
4月27日,由永嘉县名师潘建月老师带来了两场讲座,《新课标下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思考》以及《新课标下传统文化大单元设计》。通过潘老师的分享,工作室成员明白了通过美术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新课标专门制定美术学科学业质量标准,不只是关注知识点把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参加艺术实践活动的情况纳入学业评价,具体可操作的过程性评价,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过程多样化,引导学校和教师对学生作出全面的、全方位的评价,根据学生选择进行专项考核,体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实现以美育人。特别是新课标下融入传统文化设计大单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这次学习,工作室成员们对艺术新课标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教学中的方向和目标。他们表示,将把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晚上,工作室的成员们齐聚一堂,共同分享彼此的绘画心得。
4月28日号写生研修活动正式开始他们带着画板、画笔和颜料,静静地坐在草地上,或是站在山间小径上,用自己的笔触捕捉着周围的美丽。在这片绿意盎然的场景中,学员们的创作灵感得到了极大的激发。这种体验让他们对艺术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了更多的热爱和感悟。
这次名师工作室活动让他们收获颇丰,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美术教育知识储备,还提升了自身的美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