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黄伟东2023 > 本市信息 >  聚焦单元整体 助推素养课堂——温州市黄伟东工作室第12次活动暨苍南县黄莉莉名师工作室、苍南县陈肖慧名师工作室联谊活动

聚焦单元整体 助推素养课堂——温州市黄伟东工作室第12次活动暨苍南县黄莉莉名师工作室、苍南县陈肖慧名师工作室联谊活动

浏览量:1584|发表日期:2024-04-17|来自:

 

     春风有信,花开满径;教研有期,润物无声。为更好地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促进乐清、苍南两地教师的教学研讨与交流,推进学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单元教材整体解读能力,促进两地教师专业发展。2024年4月12日,温州市黄伟东“名师送教”工作室、苍南县黄莉莉名师工作室、苍南县陈肖慧名师工作室至苍南县宜山镇第三小学,开展了一场以“聚焦单元整体,助推素养课堂”为主题的联谊活动。本次活动包括3个观点报告、3节说课、4节研讨课、1个讲座。

《聚焦数感 多元表征 凸显本质——<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整体解读》

      夏晓华 苍南县灵溪镇第二小学

      夏老师梳理“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的知识结构,将本单元的知识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关联,以发展数感和运算能力为主线,确定核心目标“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了解学生思维所处的水平层次,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与评价,实现“学教评的一致性”。



《四动建构 加深表象——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实践》

应海涵 苍南县金乡镇第三小学

       应老师研读课标,确定本单元的素养培育重点在于空间观念,接着纵向分析本单元在小学空间观念培育所处地位,横向对比各版本教材的知识编排结构,确立单元目标,设计在观察中发现,在操作中巩固的教学活动,在“动”中认识,在“动”中感受,在“动”中推导,在“动”中转化,从而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


《聚焦量感,感悟度量本质——<面积>单元教材整体解读》

黄丹敏 乐清市大荆镇第三小学

         黄老师从对“量感”的理解出发,整体解读教材,精准把握学情,确立单元学习目标,并根据单元学习目标整合单元内容,结合具体课例掌握度量面积的方法,理解度量面积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量感,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的意识。



付玲珑 苍南县钱库小学

三年级《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付玲珑老师根据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依托情境提出问题,先通过估一估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再通过说一说,算一算让学生感悟同单位的数要对齐。接着自主迁移,探究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重点讨论5-1.2列竖式计算时5所在的位置,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温雪娟 苍南县站前小学

五年级《长方体的认识》


      温雪娟老师纵向分析教材,精准分析学情,发现学生缺少对要素间联系的认识,在理解面与棱的联系上存在障碍。根据关键问题“长方体有什么特征?”设计拼搭长方体框架,给长方体框架补面两个活动让学生多层次感悟图形本质。再让思考至少留下几个面?几条棱?能想象出长方体的形状,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整堂课,从线到体,从体到面,从面到线,从数到形,多维度转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林晓茜 苍南县宜山镇第三小学

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林老师纵向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地位,确定本课在面积计算在的起始地位。根据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设计摆小正方形、画小正方形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1格=1平方厘米,12格=12平方厘米,再逐步抽象,提问4厘米表示什么?3厘米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由线联想到面,从而感悟“长”与“宽”的数值与面积单位的个数有对应联系。




曾彬彬 苍南县新星实验学校

三年级《认识小数》


      曾彬彬老师从生活中的小数引入课题,让学生从众多小数中体会小数的共性,并总结读法。再借助人民币(0.8元)和身高(1.3米),通过圈、画、涂等一系列数、形结合的方式,沟通1元和0.8元、1米和0.3米之间的联系,在学生探索和思考中理解小数的本质,即小数实际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初步了解小数部分也是十进制关系。在学生找到了0.3米之后,再让学生找0.5米、0.8米、1.3米,要找1.3米的位置就要再分下一个1米,体会到小数是可以无限的分下去的,小数也可以无穷大,这既是对小数的深度认识,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延伸,实现了小数知识的意义建构。


李秀秀 苍南县金乡小学

五年级 《长方体的认识》

      李秀秀老师由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引出长方体,在教学中多次让学生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等方法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等的特征。让学生在“触摸"中掌握知识,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接着给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材料让学生搭建长方体框架,通过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再现长方体的表象,有效地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通过拆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加深对长方体长、宽、高的理解。



吕黄云 苍南县宜山镇第三小学

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吕黄云老师以直观教学为主,注重实践操作和合作探究。先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摆、画。通过数、算的方式得到长方形的面积,从铺满的每排4个小正方形和一共有3排,逐步抽象到T字型和只有分割点的图去想象,最后只剩长和宽,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再由此推理正方形的面积。整个教学过程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观察推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徐梦倩 乐清市大荆镇第三小学

三年级《搭配问题》

       徐梦倩老师从学生感兴趣的欢欢服装搭配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在探究时,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简单问题入手,逐步加深难度,从看到、摆到、画到,最后到发现规律,层层递进。让学生经历了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的过程,借助动手摆学会有序思考,利用画图体会符号表示的简洁性,最后通过提问“衣服少了一件,为什么搭配的方法少了3种?”引导学生思考并深入理解2×3的含义,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层次清晰,步步深入,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孙娉 乐清市北白象镇第二小学

《聚焦核心问题,促构运算一致性》

       孙老师借助数与运算的核心概念“计数单位”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主题的学科本质和核心内容,实现知识和方法的正向迁移,感受数与运算的一致性。并结合教材具体分析如何让学生在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中聚焦“计数单位”,以及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新的计数单位的产生,不同计数单位的联系和变化,从而促进构建运算的一致性。




       最后,黄伟东老师对本次的观点报告、说课、课例展示和讲座做了一一精彩点评,指出了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并提出整体教学可以做联系性评价,如何说课才能把课说透,怎样才能让课堂更加开放,更加深入。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本次市、县名师工作室联盟教研活动,不仅为大家奉上了一场异彩纷呈的教育盛宴,更为与会老师提供了互观、互学、相互交流的机会,相信老师们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碰撞出教学的火花,共同书写数学的奋进之笔。


撰稿:郑容容

摄影:陈云晴

审核:黄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