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符玲利2023 > 本市信息 > 名师联袂共引领,“学本”课堂助成长——记温州市符玲利“名师送教”工作室第4次活动

名师联袂共引领,“学本”课堂助成长——记温州市符玲利“名师送教”工作室第4次活动

浏览量:1471|发表日期:2023-11-14|来自:

2023年11月10日,浙江省特级教师戴银杏和符玲利两个名师团队联合活动在乐清市翁垟第四小学举行。两个工作室的全体成员、以及周边学校近百名教师齐聚一堂,以“名师联袂共引领,“学本”课堂助生长”为主题,共同研讨学习,活动由王琼老师主持。

第一节课是由省教坛新秀包珂珂老师带来的展示课《倍的认识》。包老师通过黄花和红花的数量关系引出“倍”的概念,接着组织学生开展画一画、圈一圈的活动来创造不同的“倍”,在对标准量和比较量的观察比较中帮助孩子们初步建立起“倍”的概念。包老师基于“倍”的本质搭建思维支架,进行灵活的变式学习活动:标准量不变,比较量变化;标准量变化,比较量不变;标准量和比较量都变化。让学生在变与不变的比较辨析中,催生了深度思考与探究,使概念的理解不断深入。

第二节课是由天台县名师王阳丽老师带来的展示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王老师从比较花坛的面积大小引入,引发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从数格子到利用剪、拼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习过的长方形,学生经历了猜想到验证的动手探究过程,包老师充分落实“学本”课堂。

第三节课是由温州市学科骨干朱娉娉老师带来的展示课《图形转化》。朱老师设计了三个实践操作活动逐步渗透“转化”思想,学生通过割补、拼摆等方法理解长方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转化成长方形的原理。培养了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三节精彩的展示课后,浙江省特级教师戴银杏老师向学生们详细地了解了今日的所思所得,并对“学本”课堂的深入推进向老师们提供了良好的建议。

下午第一节是由乐清市名教师王旭晓老师带来的展示课《11-20各数的认识》。王老师从数小棒、摆小棒到捆小棒的过程中,充分感知“10个一是十”;并向学生展示了“1个十”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知10个一份的简便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接着提出“摆十二根小棒,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认数经验,用恰当的方法摆出12根小棒。最后通过直尺数数、红绿灯、电梯等练习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体会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积累认数经验,发展数感。

精彩的展示课结束后,天台县名师王小权老师对上午包珂珂老师的展示课《倍的认识》进行评课。王老师根据收集到的课堂观察量表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提出:本课教学从“差比”引入“倍比”,在变式素材的学习探究中,凸显倍的本质属性,感受倍的多元表征及转化,进一步深化倍的意义建构,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

接下来,台州市名师朱英英老师对上午王阳丽老师的展示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评课。朱老师和大家一起探讨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本质原因,根据“关联建构,定向本质”的角度确定了观察的主体。根据上午收集到的课堂观察数据分析,从四个方面对教学中的每一环节进行了详细地点评,并强调知识要回归原点,思维要走向高阶。

最后,浙江省特级教师戴银杏老师紧紧围绕“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观察的实践研究”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新课标下关于学习目标制定,要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在学习方式和路径上,要从“坐而论道”到强调学科实践;在知识内容上,强调从知识点教学走向大概念教学;在测试评价上,要从注重知识取向走向素养导向。最后,戴老师向大家分享了新课标下开展课堂观察实践研究的经验,希望给今天的与会老师提供一些参考。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本次名师工作室数学教研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互观互学相互交流的机会,切身体会到了“学本”课堂的魅力。相信通过本次送教活动,老师们能够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不断碰撞出教学的火花,共同书写数学教学的奋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