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杨洲名师工作室成员们赴上海观摩第二届长三角专业舞蹈展演,此次活动由长三角舞蹈发展联盟主办,沪苏浙皖四地舞协主办,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发展基金会承办。本次展演汇聚了长三角地区专业院校、院校的优秀舞蹈作品,我们希望通过这样高水准的艺术交流,突出“展示、交流、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舞蹈创作水平。
通过两场展演的观摩,工作室学员纷纷表示收获很大,展演中节目橙色新,选材视角新、创作理念新,沪苏浙皖共饮一江水,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同时又保留着各自的地域文化,在彰显江南文化特色,开掘其历史渊源的创作实践中,涌现出一批风格鲜明、清新婉约的舞蹈作品,展现出另一番审美格局。
观后感
观摩整场展演,几个节目让我印象深刻,江苏的《道路》一改男子群舞“整齐划一”的套路,十三位男舞者以不同角色身份嵌入戏剧场景,将早期共产党人的精神理想刻划得充满激情而鲜活生动。浙江的《生命有诗》取材于杭州“外卖小哥”熟读唐诗13年,终于拿下央视诗词大会年度冠军的真实故事——风雨日晒下,那些日复一日口齿噙香的古诗词,终究化为诗意人生的光芒。上海的男子群舞《鸿鹄高飞》以纯净唯美的“国风”为底色,凸显出当代青年志存高远的理想情怀,极致的古典美与现代生活形成了跨时空对接,碰撞出别样的意趣。上海的《告别》中的医护人员与家人生离,舍小家为大家。安徽的《延乔兄弟》再现了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不畏生死的革命生涯。安徽的《大湾春歌》以脱贫攻坚、擘画幸福蓝图为背景。这些作品都在不拘一格、放宽视野,融入戏剧化表达,追求小作品、大立意上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大大提升了舞蹈的思想性和观赏性。——杨洲
我对舞蹈展演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题材很有感触,受到一方土地滋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成为舞蹈创作的绝佳资源,其中《七尺龙渊》表现的是国家级“非遗”龙泉剑的锻造精神,传递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龙的尊严”;《二十一日酉时》通过一则典故来反映“镇江香醋”严格而精湛的酿造工艺;《南京绒花》把“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和当代实践表现得有泪有笑,格外感人。首批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安徽传统舞蹈“花鼓灯”在活态传承中获得了新的活力,舞蹈《幸福快车》把花鼓灯中的“岔伞”转换为飞旋的车轮,道具的灵活运用让古老的“花鼓灯”新意迭出,别开生面。《秋熟》则在甪直莲湘、浒浦花鼓等江南传统舞蹈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相比《担鲜藕》《丰收歌》等经典江苏民间舞,作品的时代气息更显浓郁。——钟佩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