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朱金峰 > 本市信息 > 专家引领,教研一体助成长——温州市朱金峰名班主任工作室第12次活动

专家引领,教研一体助成长——温州市朱金峰名班主任工作室第12次活动

浏览量:1441|发表日期:2022-11-01|来自:

桂花飘香,秋意微透。为了为进一步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规范班会课流程,打造精品主题班会课,1028日,温州市朱金峰名班主任工作室第12次活动在实验小学举行。



第一个环节:主题班会公开课

第一节主题班会是实验小学李丽华老师的主题班会课——《温暖的“一米线”》

班会课前,李丽华老师借助课前对话和秘密小游进行暖身活动,调动学生积,并引入本节课的话题——温暖的“一米线”。紧接着,通过图片呈现,核酸游戏、图片讨论等活动,李老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一米线”,切身感受“一米线的重要性并巧设正确安全有爱的“一米线”。李老师的本节课内容丰富、内涵饱满、形式亮眼、氛围活跃,活动设计层层递进,富有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充分参与其中。



第二节主题班会课是乌牛一小的胡静乐老师带来的《与睡眠“大负翁”说拜拜》的主题班会

胡老师针对学生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高段学生睡眠不足问题,开展了一节非常直观生动活拨的课。胡老师巧设睡眠银行这一大情境,贯穿课堂始终,借助“睡眠评估”引发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睡眠不足问题;随后,借助安安的求助信,引导学生深度剖析睡眠不足问题背后的原因;最后,组织小组交流,思考碰撞,设计“安睡卡”四卡行动落实“行”,最后在改编儿歌中熏陶,潜移默化行动。本节班会中既有点的思考,又有面的激发,设计精心巧妙,游戏形式多样,学生反应积极,老师总结引导及时,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环节:评课

针对两节主题班会课,吴楚楚、汪琼、全园翩、周艳艳、周建丽等多名工作室成员进行了评课。他们认为,第一节李丽华老师的《温暖的“一米线”》主题班会课,是一堂朴实自然生动的主题班会课。李老师仅用支粉一张纸、一条尺子、一张嘴,就展现出真实生活的情境;通过游戏,引导得出划线-脱线-心中有线的主题,呈现图表化文字化的一米线,开阔学生的视野。

第二节《与睡眠“大负翁”说拜拜》主题班会亮点有二:第一是这节课能够恰如其分运用多种卡片,结合学生年龄和班级学生的特点,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认识睡眠不足给身带来的危害,起到情感的熏陶和震慑心灵的作用;再环环相扣,用“规划卡”“叫停卡”“转移卡”“借力卡”四卡,帮助学生把“合理”睡眠落实到实处。第二个亮点是:把落实合理睡眠的方法改编成儿歌让学生在边学边唱中记在心里。寓乐于学,寓乐于做。学中做,做中学,直观形象,直抵儿童内心而化于行。




第三环节:观点报告和专题讲座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就如何帮助学生找到班级归属感,高中班主任陈飞真老师《从位置上找寻班级归属感》的观点报告。陈飞真分享了自己的班级位置安排分享了自己的班级教学实践,以及这样做的文化基因陈老师认为:要让学生找到班级归属感,高一高二高三的座位安排是不一样的。高中生入学第一次的座位安排,可以采取随机抽签+积分自选,即采用数列号的座位签和学生积分排名方法,安排学生的座位;高二要结合学生性格和学科的学习特点,取长补短,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上的帮助。高三则要特别重视自主选择,将座位选择还给学生,但也要采用监督制,如可以采用组长责任制,在确定组长之后,允许组长自主选择组员,组内合作,互助进步。座位安排最主要遵循的原则是,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提高,是否有利于班集体的和谐,是否有利于学生找到班级归属感。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浙江省特级教师朱金峰老师的专题讲座《座位.位置.心中的位置》。朱老师从班级学生座位、座位与学生心理、座位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座位与班级归属感、座位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等几个维度,阐述了班级学生作为安排的重要性,并点评了陈飞真老师不同年级段安排座位方法的各自利弊,并指出班级安排座位无小事,安排座位既要有静态的安排,也要有动态的流动原则,以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基本原则,遵循科学的教育教育理念,以班级座位安排为落脚点,深挖座位背后的育人因素,建设班风好、学风浓、自律自主的班集体,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班主任,更要去研究有形的座位与无形的座位的关系,班级学生座位安排在哪里固然很重要,但并不是大家认为的好座位就能给学生带来好发展,更重要的是,既要培养学生深刻认识自己在自己心目中“位置”的能力,即培养“我是很重要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与他人相处中“我的位置”在哪里的能力;既要处理好“我与我”的关系,又要处理好“我与他人的关系”。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第一排位置”的意识,引导学生做到事事要积极乐观。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为期一天的德育活动在工作室成员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但这绝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工作室的每一个成员将怀揣前辈们的谆谆教诲与殷切期盼,将今天的所学所得在未来的德育工作中付诸实践,做一位有智慧、有温度、有理想、有信念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