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徐洁茹 > 本市信息 > 主题引领,高效复习——记温州市徐洁茹名师工作室第八次活动

主题引领,高效复习——记温州市徐洁茹名师工作室第八次活动

浏览量:1516|发表日期:2022-06-28|来自:

2020614日下午,徐洁茹名师工作室第八次活动在瑞安市仙降中学顺利召开。来自温州市各县的十多名教师以及仙降中学科学组老师齐聚一堂参加了这次名师工作室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听了三位老师的研讨课,第二阶段主要针对这三节课进行点评并研讨如何上好复习课。


第一堂课是由仙降中学李春晓老师上的《二氧化碳自动补充装置》,本节课围绕着如何能给大棚内自动补充二氧化碳展开,课堂开始先让同学们根据现有的知识和给定的器材来组装一个学生熟悉“二氧化碳”自动报警装置,然后对这个装置进行深入探讨。然后引发学生去思考把工作电路的报警装置改装成二氧化碳补充装置的可能性。再和学生梳理二氧化碳的制取以及能随时发生随时停止的制取装置的选择,然后由学生组装好二氧化碳自动补充装置并说明它的工作原理。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这补充装置上安装上电流表来显示二氧化碳的浓度大小,最后进一步思考如何将电流表改装成二氧化碳浓度仪。本节课由学生熟悉的报警装置入手,难度呈梯度向上层层递进,引发学生不断去思考与改装,并从不断思考与改装中体会科学奥妙与乐趣。


第二堂课是由北大新世纪温州附属学校陈望老师开出一节《光的传播》复习研讨课,这节课从往年温州期末考试试题研究出发,总结高频考点,结合《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炼光学复习的主干知识,利用杯中看硬币这一经典情景,改成杯中看红色标志。活动一研究红色标志能看到的范围,引出光沿直线传播。通过当堂练习,让每位学生的学习可视化。活动二利用红色亚克力板观看标志,体验到看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和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请学生推测如果使用绿色亚克力板会出现什么结果,如果使用红光和绿光同时照射在标志上会出现什么结果。活动三让学生通过镜子看到杯中红色标志,并画出光路图。学生结合切实的体验,理解了作图的原理,并不是随意绘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我们看到了镜中的像,以为像有光射出,进入人眼,所以先绘制标志的像再绘制像到眼睛的光线,最后得到入射点,连接标志和入射点。再请学生移动镜面观察像的位置变化,学生理解像的位置只和物与镜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关后,请学生完成中考练习,顺利突破难点,再进行变式巩固。活动四请学生观看杯中的标志,直到恰好看不到标志后,向杯中注水,学生体会到标志再现,再看装水和不装水的杯底,感受到光的折射对“视深”的影响。整堂课利用杯中标志串联,复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光与颜色、光的反射和折射问题,学生在体验中绘图,在绘图中思考,巩固旧知,引发新知。


第三堂课永嘉县上塘城关中学徐策老师上的《微观粒子的符号与模型复习》,本节课从可乐喷泉的情境引入课题,学生感受因大量二氧化碳喷出顺带可乐液体喷出,直观看到二氧化碳气体的扩散。从开始绘制二氧化碳的模型到构建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的模型;从绘制甲烷分子和乙炔分子的模型到构建它们的分子球棍模型;从绘制碳酸钠的模型和构建其球棍模型;最后建立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化学反应模型。在模型和建构的难度递进中让学生认知到化学式是构成物质微观粒子的一种简洁表示;物质的不同更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结构不同;亲历化学反应的机理及重组过程。围绕含碳微观粒子的结构模型,从分子构成的物质二氧化碳、甲烷、乙炔到离子构成的物质碳酸钠到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刚石、石墨,承载了物质构成的方式多样及物质构成的结构多样多元。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保持思维的运行、在思维的运行中感受宏观物质中的微观世界。


第二阶段由工作室的各位老师对课堂进行点评并互相探讨该如何上好复习课,并对复习课如何更好地协调好知识点的落实和能力提高之间的平衡进行深入讨论,大家都收获满满。最后由徐洁茹老师总结观点,并对下一步工作室的计划进行传达。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干活满满,开课老师的奇思妙想和评课老师的中肯意见以及徐老师的精彩总结都让参加活动的老师获益匪浅,相信经过本次活动,老师对于如何上好复习课都有了更好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