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程永超 > 本市信息 > 在线上观摩中学思悟践——记温州市程永超名师工作室第五次活动

在线上观摩中学思悟践——记温州市程永超名师工作室第五次活动

浏览量:2588|发表日期:2022-04-08|来自:

2022年3月26日至31日,程永超名师工作室于线上举行活动,全体成员着眼于荣维东“语文文本解读原理与策略”与“聚焦思维品质,培养核心素养——国家级示范校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双新’推进活动”展开了线上的讲座观摩与研讨活动。

一、线上观摩,强化反思

工作室成员观看了讲座与观摩课,并及时记录、整理其中的教学关键点,强化线下的反思。


平阳县新城中学徐爱琴笔记

平阳中学杨军军笔记


二、群上研讨,各展风采

工作室成员在微信群上展开研讨,并将讨论结果以文档的形式发送到群上。

温州八高的肖德昶老师就文本细读方法论而言,表示赞同荣维东教授提及的文本中心论。以他所提及的2017年高考现代文阅读为例,“一条鱼”引发人们热议,尤其是那“诡异的光”,着实让人诡异。尤其是当原作者发话“我自己也不能得到满分”时,更是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对试卷的吐槽声一浪高过一浪。他认为,命卷老师出卷时应该按照“较为合理的普遍态度”去设置答案。

八高的段平平老师则进一步以“从‘知人论世’到‘还原语境’的文本细读”为主要观点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细读文本的终极意义就是细读自己,要明确告诉学生什么是“我”的感悟、“我”的解读、“我”的发现、“我”的创见,什么是他人的,对于他人的见解“我”的看法是怎样的,“我”的质疑又是什么。无论采用何种解读方法,对文本解读的深度决定一节语文课是否成功。真正的语文课堂首先必须以教学文本为凭借,不遗余力地带领学生沉入文本,课堂教学应紧贴文本、以文本为出发点,循着文本层次层层深入,解读出文本的深层意蕴。

温州人文高中的张愫婉老师则针对荣维东教授的讲座指出,体验是文本进行解读思考的策略方式之一。在对文本进行提问之时,我们同时也要对文本中所存在的“悖谬处”“特异处”“文本矛盾”进行思索。而设疑之处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寻常”之处。比如:真实生活中是否会这样发生?真实生活中是否真的会这样解决问题?而这些“不寻常”之处往往会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由此深入理解文本形象。

瑞安职业中等学校的黄玲老师提出,教学、阅读均需要方法。而荣维东老师为大家提供解读文本的十大策略,也为她指明了有价值的思考方向。她强调,我们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去实践这三句话,向那个目标靠近。“细读文本,要抓住疑点、难点,无疑处有疑。”可能教师需要先发现自己的不懂,才能去寻找那条读懂的路。

瑞安职业中等学校贾沈乐老师详细地分享了自己的观后感,她主要围绕讲座中让她印象深刻的“文体的重要性”“‘比较与还原’的解读策略”这两点展开。其一,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诗歌是以点状之象抒情,主观表现,核心为意象;如散文是以片段之景、事表意,主客观融合,核心为意境;小说以完整故事观照社会,客观再现,核心为人物、情节。如果面对不同的文体都选择同样的教学方法是很难达到教学预期的。因此需要有意识地将文本和文体知识连接起来,文本解读时也会更有针对性,更深入。其二,“还原”包括艺术感觉的还原、情感逻辑的还原、审美价值的还原、历史的还原、流派的还原以及艺术风格的还原,而“比较”则是贯穿始终的。如此构成一个以“比较”为横轴,“还原”为纵轴的多元文本解读空间。通过比较文本内容和现实生活的差异,寻找出文本的矛盾处、悖谬、特异处,通过艺术形象和情感逻辑的还原,发现文本的深层意蕴。鼓励学生从多重视角提出文本问题,那么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会越来越丰富深刻。

温州人文高中吴俊靖老师则以“因文索理,因声求气”为题,针对《劝学》《师说》两堂观摩课,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表示从两堂课的处理方式上来看,更欣赏郑老师的课。因为《劝学》这类的论说文常重在说理的生动,便于读者(听众)的接受,而不是像西方学者那样重逻辑的严密性,所以,天然地会有许多思维上的跳脱,导致逻辑上的漏洞。郑老师的处理更接近文体本身的特点,同时也更能激发学生思辨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