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办,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承办,杭州育才中学协办的“2022年省初中数学项目化学习专题研训会”活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顺利举行。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初中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张宗余老师、杭州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叶立军教授、拱墅区教育研究院院长沈旭东老师、副院长何丽红老师、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中学数学教研员王红权老师、杭州育才中学盛伟敏校长等线下出席了本次会议。



为推进初中数学跨学科项目学习,进一步加强教师对项目化的设计与实施,温州市金建平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在导师的带领下积极线上观摩学习。

活动在何丽红老师和张宗余老师的致词中拉开序幕。上午安排了来自不同地区的三位优秀教师进行了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研讨课的展示。
杭州育才中学陈宇老师执教九年级《日晷中的数学》,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经历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搭建模型、求解模型、应用模型的过程,使其了解了日晷的有关知识以及日晷中的数学,培养了学生的建模思想和在生活上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富阳区永兴学校初中部段春炳老师执教八年级《蜂巢中的数学奥秘》。本堂课中,热身活动将关于蜂巢的一系列问题抛出,各个小组根据任务在前期进行了组内研讨,再由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整堂课打造了“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发展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深度学习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成果共享的能力。

东阳吴宁第一初级中学郭宁霞老师执教七年级《设计阅读角》,带领学生们经历提出问题、小组研讨、小组展示、评价改进、优化设计的过程,学生们的头脑风暴、精彩展示让课堂充满了惊喜,同时也切身体验设计的乐趣,感悟设计与数学的关系。

三位老师都立足于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借助具体而真实的情境驱动学生主动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真正地有所收获,同时也向老师们展示了跨学科项目学习的流程,提供了将其融入常态化教学的借鉴价值。
下午,专家们高屋建瓴,从不同层面和领域给我们带来了关于项目化学习的精彩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特聘教授、亚洲数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教育学院客座教授范良火教授作题为《从国际视野看数学项目学习的理念、经验以及挑战》的专题讲座。范教授站在国际视野角度,结合新加坡、美国等案例对项目学习进行了解读,提出了数学项目学习的理念及评定指标,指出数学项目学习给教学带来的挑战,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杭州采荷中学金雯雯老师作题为《传承与创新:挖掘浙教版教材中的项目学习资源》的专题讲座。金老师立足浙教版综合实践课教材,对项目学习资源整理与反思成果进行初呈现,以传承与创新为目的深挖掘案例的改进措施,从项目学习的设计理念、教学规划、跨学科项目学习的模式建构等方面深度思考总结路径与策略,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绍兴市柯桥区实验中学沈志勇老师作题为《从平移到创生—数学项目学习的学校推进与思考》的专题讲座。沈老师从学校项目整体推进的角度,研究跨学科项目学习的框架,如何确定项目主题,如何设计驱动性问题,如何利用评估表或评价量表提高跨学科项目学习的有效性等,提供了新的角度与思考,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傅兰英老师作题为《初中数学项目学习的区域实践与探索》的专题讲座。傅老师简要回顾了西湖区老师通过教学设计、优质课比赛、主题培训等方式对项目学习的研究过程和成果,分享了推进项目化学习的关键流程,并对项目实施趋势及评价量规设计进行了探索,可以看到西湖区老师对项目学习深入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与区域推进机制不可分割。

杭州师范大学老师斯海霞博士作题为《初中数学项目学习的设计路径》专题讲座。斯博士详细解读了在数学活动视角下由核心素养驱动的项目化学习的内涵与特征,基于项目设计与实施中出现的困惑提出了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路径,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具有借鉴作用。

活动在张宗余老师的精辟总结中进入了尾声。在观摩此次项目化学习的课堂展示及专家报告后,工作室老师们从课程、学习、评价三个维度对项目式学习进行理解,对其概念、意义和设计实施路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此次培训有助于老师们改变传统课堂思维,运用跨学科项目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将项目化学习嵌入到日常教学,逐渐形成教育教学新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