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6月11日,为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田,培养富有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董彩霞市名校长工作室联合龙湾区李新林名校长、王炳金名校长、章少华名校长、周行德名校长工作室在龙湾区海滨第三小学开展“五名携手,共长共智”名校长工作室联盟体活动。本次工作室联盟体围绕“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主题,开展研讨活动。
【走进校园】传统文化齐荟萃
海滨三小地处温州市闻名的孝敬村——蟾钟村,借着传统和地域文化的巨大优势,从2013年开始实施“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教育活动,吸取传统文化精髓,结合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阳光教育和孝德教育,培育“懂感恩、敬长辈、知同伴”的阳光少年。
在校园小导游的带领下,联盟体一行人重点参观了海滨三小的种植园、“孝德”主题教学楼,观看了学校社团孩子们的精彩表演。学校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及丰富的“孝德”文化践行成果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滨三小周昕怡老师作研讨交流课《囊萤夜读》。教学中,周老师引导孩子通过看注释、扩词语等方法读懂文言文,体会通过具体事例凸显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课堂中书声琅琅,学生经历了真实的发现、运用和巩固的过程,既掌握了方法,又习得了能力。
海滨三小施昌贵校长作《用传统文化浸润学生成长之路》的经验分享。施校长从“组织结构、文化氛围、课程活动、劳动教育”几个方面介绍了学校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做法。
【互动交流】吾辈钟爱且传承
经过激烈的分组讨论之后,进入第二个议程:互动交流。各工作室代表针对如何在传统文化中挖掘教育元素进行细致阐述,表达独到见解。大家在互动交流中碰撞思维,各抒己见。
评课环节中,海滨三小潘连梅副校长点赞周昕怡老师,作为年轻的新教师,能精准透彻分析教材,高度预设和把控学情,以生为本,玩转小古文。永中一小教育集团副校长方晓霞则结合永中一小小古文阅读现状,从“小古文教学的意义”出发,谈了中华传统文化进入课堂的重要性。
观点交流中,永昌第五小学王崇微校长感动于海滨三小德育模式“小而精”,提出“借力社区资源”,开展孝德评价体系的新观念。上庄小学李洪燕副校长表示传统文化进校园是一种正能量,要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让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龙水三小林建昆校长认为劳动课程应该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中找到支点,如何让劳动教育课程更加扎实也更具有“中国韵味”,这是海滨三小课程建设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的话题。永中一小教育集团章少华校长以“守正创新”的角度,谈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几点思考,他强调学校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和长效化。针对海滨三小的“孝德”课程的现实问题,他提出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推进校园文化进校园,将“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内化到教育教学当中。
董彩霞市名校长工作室成员也积极参加交流,江雪蔓副校长代表工作室就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海滨三小“孝德”主题教育活动,抓中华文化传承,抓地域文化传承,抓校情文化传承,在“课程内容”“教育方式”“课程路径”上不断创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最后名校长联盟体王炳金副站长作总结发言。王站长提出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在“组织”“氛围”“课程”“活动”四个方面把握好,建立并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和德育工作网络。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思维的碰撞必定擦出绚烂的火花,必定激起热烈的讨论,必定引发深入的思考,最终,必定提高自身的认知。通过本次活动,联盟体各工作室成员对实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日后的教育教学管理中,一定会不断实践,不忘初心,携手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