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张寰宇 > 本市信息 > 在路上,跌跌撞撞也幸福——记张寰宇名师工作室第三次活动

在路上,跌跌撞撞也幸福——记张寰宇名师工作室第三次活动

浏览量:4980|发表日期:2019-02-17|来自:


        2019212日,农历大年初八,年味尚未消散,张寰宇名师工作室的学员们已经齐聚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参加专题学习,掀起头脑风暴,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行为。湿冷的冬日因一群语文人的热情而拥有了动人的温度。

 

写作思考:从通讯稿开始

       周明明老师带来了《如何撰写有质地的通讯稿》专题讲座。一篇工作室通讯稿,不仅要有读者意识,吸引人、有意思、有价值,而且要有作者意识,在考虑谋篇布局和工作室风格的基础上适当体现个人风格,思路清晰,文字节制,思考奔放。这样的通讯稿,才能称为“有质地”。

2018年底开始,来自“温州市初中语文”微信公众号的推文经常刷亮语文人的朋友圈。作为编辑组成员之一的周明明老师向学员们讲述了公众号每篇通讯稿诞生的故事。每篇稿子,责编要通读20次以上,确保无任何错别字、病句和标点符号用法错误等。文稿中的每一处引用,都要反复推敲、证实,确保无科学性错误。为了确保不同的手机系统在浏览文章时收获相同的视觉体验,编辑们还会用华为、苹果两种手机将临时链接再读一次,确保每张图、每个字都在最合适的位置上。

“有没有价值的,永远是走过去的时候才会发现的。”明明老师笑着总结。经营好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和网页,写出有质地的通讯记录,即是我们对工作室一路共同行走的最好致敬。

                          

                                                                                   

 

读书分享:观点碰撞

“什么才是自由阅读呢?”“漫画中如果有色情和暴力的成分,难道老师不需要制止吗?”这是郑梅青老师在《阅读的力量》读书心得交流现场提出的犀利质疑。朱楠霸老师则认为,所谓自由阅读,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宽松丰富的阅读土壤,教师适时引导即可,即便阅读中的一些小遭遇,都是阅读生长的必然,也没必要完全禁止。

                   

 

寒假里,学员们共读《阅读的力量》一书。这本书中“直接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功效”这一结论给白炳新老师带来的是巨大的震撼和自我怀疑。从教多年的他在庞大的数据面前重新思考老师到底应该做些什么。陈郁媚老师基于当前学生学习时间有限的现实,认为自由阅读不应该脱离传统直接教学。温楚楚老师相信自由阅读的力量。她不仅拥有“无论去哪里,包里一定要放一本书”的习惯,也早早为即将上小学的儿子购买了一系列幼儿成长小说。

                   


                        

   

作为语文老师,阅读不可停止。阅读催生思考,思考影响教学。向着以读促教的目标,阅读着,坚持着,我们在路上。

 

课例设计:困惑只有走过去才有可能解开

寒假伊始,张寰宇老师就给工作室执教七、八年级的学员们布置了作业——准备一个符合统编教材理念及单元整体意识的教学设计。在魏金德老师和陈珊景老师的组织下,学员们就七下第六单元和八下第五单元中的起始、教读、自读、综合性学习、整理、写作等课型展开独立设计、微信群讨论交流和修改,于活动当日以说课的形式展现思考成果。

                    


                    

    

  

                   

  

《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课文对于郑钦阳老师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之前,他曾因公开课的需要在学生未学过游记单元其他课文时执教过这一课。今天他呈现的设计已经是他的第五稿了。带着对自读课课型更深入的思考,在设计中,郑老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从游踪、景象、语言、情感四个方面自主归纳“化身为物”的写作特点,并在此基础之上运用该方法以读促写,实现了对教材的再开发。

                  

  

陈敏洁老师和林晗老师分别说课《太空一日》和《带上她的眼睛》。面对《太空一日》这篇备受“冷落”的课文,陈敏洁老师以杨利伟遇到的意外为抓手,通过浏览提取信息和细读动人细节和态度,体会杨利伟的不凡之处。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大热,林晗老师由此导入,不仅带领学生体会刘慈欣“永不圆满”的个人写作特色,也让学生思考科幻作品究竟为何而“幻想”。两位老师都提出了统编教材对这两篇课文课型定位的质疑——以教读的形式上《带上她的眼睛》、以自读的形式上《太空一日》是否更合适?张寰宇老师认为,只要符合统编教材整体单元理念,完全可以依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单元课文。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经常是被语文老师打入冷宫的课型。魏金德老师分享了侄子参加大学三位一体考试试题中的八个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生活的诸多领域,完全无法提前准备。“如果有一位语文老师在中学时坚持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的教学,他的学生在步入这样的考场时可能会更给力。”魏老师鼓励学员们拥有长远的眼光,关注现实的同时不能忘记理想。陈珊景老师将学员的设计比作火锅中的菜品,并补充了自己对于每一课的思考和迷茫。对于统编教材的教学,她认为自己也有许多不足,但能够这样思考着,迷茫着,也是幸福的。

      

                          

思考、挑战、碰撞、坚持。向着实现真正的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认真对待每一节语文课,我们在路上。

 

头脑风暴:语文老师,你该走向哪里?

“如果无法取得好成绩,是不是就要放弃教学的理想?语文老师到底要走向哪里?”“作为语文老师,如果我们找不到成就感和归属感,怎么办?” 工作室主持人张寰宇老师与大家坦诚分享了自己这段时间对语文问题的关切与深思。他认为,统编教材让语文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改革,但很多地方在怎么用好这本教材方面却显得准备不足。

                 


阅读,为在迷茫中重新振作提供了支点。张老师分享了他在寒假里一系列阅读之后的思考。他先从《学习的本质》中引述“学习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善于对世界和自身提出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有能力就社会焦点问题进行辩论的公民。思维方法的掌握因此具有决定性地位;接着又重点阐述了他从《刻意练习》中得到的启发:人们的大脑拥有与“天才”相同的适应能力,“天才”只是更多地利用了这种适应能力;那么,基于合适的挑战与目的,大脑的变化就越大,学习也就越高效;由此我们相信人们能够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塑造自己;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卡尔·韦曼教授启用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博士后和研究生,用“刻意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习的学生比传统教学下学习的学生成绩优异许多。

“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的教学,可能会被淘汰。”“怎么改变呢?从单元整体教学走向单元整体学习,最终在不断的挑战和训练中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思维模型。”张老师鼓励学员们重新建构认识,在教学理想与现实环境、日常教学与命题评价、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单一课型与单元整体中寻得平衡。

正如杜威所言:以昨日之法教今天的孩子,我们将剥夺他们的明天。用教育的理念和教育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改变教学行为,我们在路上,跌跌撞撞也幸福。

                


 

                                                                                                                                                                         (撰稿:叶丛        审稿:周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