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阙银杏 > 工作室公告 > 关于单元整体教学框架下散文教学的探讨 ——记阙银杏名师工作室第十一次活动

关于单元整体教学框架下散文教学的探讨 ——记阙银杏名师工作室第十一次活动

浏览量:5553|发表日期:2017-11-05|来自:


同样是周五。

我们好像总能在周五相聚。

这一次的活动真够丰富,早晨四节语文课,下午半天大家一起评课议课。

陈以勒老师执教《白杨礼赞》一文,他先由“礼”字的造字与本义开始,点明“礼”之敬,故“礼赞”是基于崇敬之上的赞美。随后由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第47段,完成表格,初步感知白杨树的形象;再以小组研讨学习单的形式探究白杨树的不平凡之处何以引发作者如此强烈的礼赞。朗读的铿锵有力更是呼应了作者茅盾的满腔激昂。最后,陈老师将着力点集中在本文的象征手法上,带领学生回到本篇散文的写作手法。


陈晓玲老师授课《昆明的雨》,女性的柔情与诚挚与前一课男性的刚强抑扬全然不同,这正如汪曾祺文字缱绻的质朴、蕴藉与微温的情味。本篇文章为自读课,陈老师设计了两个学习任务引领学生自读。先自读课文,圈画文中最有味道的语句,再小组合作读一读、品一品,并用四字短语说说汪曾祺语言的特点。其间,围绕“昆明菌子极多”一段的语言做了重点品味。后请学生模仿《人间草木》将汪曾祺的多个文章标题分辑取名,并说说如此编排的理由。


金淑璇老师带来的是《散文两篇》展示,她开场直指“自读”,和学生交流自读课的特点——这便很自然地引出接下来学生将要自学的任务。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比较这两篇散文与之前所读散文的异同,同时金老师提示学生要善用课后的“阅读提示”帮助自我阅读,由此感知哲理性散文的特质。随后,学生以批注法的阅读策略回到课文,关注本文深邃的哲理,感受作者的胸怀与境界。


 和以上三位老师不同,郑瑶老师以说课的方式理清本单元的散文教学,她主要以《白杨礼赞》《昆明的雨》为例,从写法切入区分散文类型,着重把握各类散文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加强学生对文体特征的把握。其终点是学生能理解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手法背后的思维关联,掌握、应用一定的散文解读思路。为此,她特意设计了“三个台阶”,围绕此,安排了三种学生活动。


下午便是大家围坐一团。

阙老师先不谈各个课堂的情况,她先问我们,学习本单元时,每一类散文要怎么读?散文各有侧重点,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那它们需要怎样的学法?其后,由阙老师带头我们开始逐一评课,大家都很真诚地尽己所能为开课老师提出各种建议。针对陈以勒老师的课,大家认为还应关注《白杨礼赞》的文脉与情脉,尤其要关注文中三个独句成段的直接抒情的语段,也可以对文章如何写出这不平凡的白杨多些探究。金老师的课已具备自读课的形式,不过在学生探究和发言上要更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各个环节之间要有对整体的关照。晓玲老师的课思维跳跃,但第二个学习任务的学习目标指向应更清晰,要与整堂课的目标合拍,凸显自读。郑老师的单元总结课还应放大格局,由学生自主整理散文类型与学法,关注共性与不同阅读策略,并借助课外散文促进学生运用延伸。大家知无不言,颇为犀利。


本次工作室活动与3月份《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散文教学不同,上次意在凸显同为散文,教读与自读不同的教学策略;而本次更侧重不同散文类型的阅读策略,比上次更精微深入了。语文之路就是这样,得永远行进在追逐优秀的路上,得永远让每个日子都闪闪发亮。


你不必理解生活

生活将变得如同节日。

让你的每个日子发生吧,

恰如一个孩子不断前行

在一次次吹拂中

送出自己的无数花朵。

 

陈宁

选自《里尔克诗全集》